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的学部简史

2024-05-18 13:28

1.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的学部简史

 齐鲁大学医学院  齐鲁大学医学院是英、美、加三国基督教会创办的私立齐鲁大学所属的一个学院。  1864年初,美国基督教会开始在中国传教,其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夫妇(Mr and Mrs Calvin Mateer)在登州(现蓬莱市)开设文会馆。1883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聂会东医生和太太(Mr and Mrs James Boyd Neal)到山东登州创办一项与文会馆有关的医药工作和新医学教育,在当地一所寺庙租得几间房子,用一部分做为教室,另一部分做为诊所,所招第一班医学生共5名。1885年初(清光绪十年底),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武成献博士(Dr.James Russell Watson)和夫人爱格妮丝·凯特玛司特博士(Dr.Agnes Kittermaster)到往青州,以教会施医所为基础,于西皇城街开设“大英帝国浸礼会青州施医院”,同时开设“附设医学堂”,即青州医学堂。学堂开始招收新生,并用以师带徒方式授课,开办医学教育。1890年,聂会东由登州调往济南,于东关华美街与洪士提凡夫妇、安德逊女士一起在教会诊所工作,后将原诊所扩建,取名华美医院,并同时筹建医校。1891年,学校竣工,定名为华美医院医校,每年招收5名学生。至1902年,华美医院医校共有在校学生四个班22人,皆为男性。1902年6月13日,在青州举行的英国浸礼会和美国长老会联席会议,通过了联办“山东新教大学”的决议,形成了《联合教育工作基础》的文件。根据文件,青州医学堂与济南华美医院医校联合成立共和医道学堂,设青州、济南、邹平、沂州4个教学点。1903年,在山东的美国长老会和英国浸礼会正式将济南、青州、邹平、沂州的医学堂合并成为“山东共合医道学堂”( Shandong Union Medical College),学制四年。1903年招收医学生13人,至1911年共毕业38人。1909年,山东新教大学改称山东基督教大学;山东共和医道学堂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医道学堂。1911年4月17日,在英国利兹阿辛顿基金会的慷慨资助下,山东共合医道学堂举行竣工典礼,山东巡抚孙宝琦出席并捐银千两,这标志着四处教学点开始合并于济南。1915年9月27日举行共和医院落成典礼,四处教学点学生全部迁至济南。1917年,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更名为齐鲁大学,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成为齐鲁大学医科,学制七年。1924年,加拿大政府准予齐鲁大学立案,批准齐鲁大学具有学位授予权,同时,医科毕业生还授予由加拿大政府批准的“医学博士”学位,特许中国留学生赴加留学,多伦多大学承认齐鲁大学毕业生的学历和资格,可免试入研究生院。1925年,齐鲁大学医科更名为齐鲁大学医学院。  山东省立医学院  1932年8月,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创建,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领导。1948年8月,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同年11月与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  华东白求恩医学院  1944年10月16日,经新四军军部批准建立新四军军医学校。1945年3月18日在淮南新浦镇招生,5月12日在安徽省天长县长庄举行开学典礼。1947年1月,新四军军医学校更名为华东白求恩医学院。1949年5月,学校划归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院。1951年12月,学校改名为山东医学院。1952年9月,经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决定,撤销齐鲁大学,其医学院与原山东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医学院,校址设在原齐鲁大学校址(济南市南新街82号,现为文化西路44号)。 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  1952年9月16日,山东医学院与齐鲁大学医学院两校合并后山东医学院院长由白备伍兼任,孙铁民、张汇泉、方春望任副院长。9月25日召开了合校后的第一次办公会,10月8日下午,举行了院系调整胜利完成大会。学院共设有医学、药学、卫生三个专业。1952年11月14日成立了由23人组成的院务委员会和四个教学委员会(基础、临床、卫生、药学)。1955年4-12月,根据全国系科调整方案,山东医学院卫生系、药学系停办,教师和学生充实到其他医学院校,山东医学院成为单一的医学专业院校,设33个教研组(其中基础医学教研组18个,临床医学教研组15个 )。1959年学校增设了卫生系、儿科系;1960年,又增设了生物、物理、化学三个专业,于1962年2月,又先后撤销,将学生合并到医疗系。1955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6月,经国家批准,山东医学院成为第一批招收副博士研究生的院校之一,招生专业有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临床内科学、系统外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学等。1959年1月,学校设立基础部和临床部。1961年5月,临床部改为医疗系;基础部撤销,成立医学基础课办公室。1962年,恢复基础部和临床部。1965年3月,又撤销了基础部和临床部,设立学生处,与党委学生工作部合署办公。1962年,根据教育部、卫生部意见,报请中央同意,将现行五年制的医疗、儿科、卫生、口腔四个专业的学制延长为六年,四年制的药学专业延长为五年,山东医学院是1962年第一批进行改制的全国11所院校之一。1966-1970五年间,山东医学院停止招生,1967年分配了1961级毕业生,1968年分配了1962级毕业生,1970年分配了1963、1964、1965三个年级的学生,至此山东医学院已没有正规在校生学习。1970年7月,山东省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决定对全省高等学校进行撤并搬迁,贯彻“五七”指示,“面向农村、面向工矿、面向工农”“实行开门办学”。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决定山东中医学院和山东医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医学院,并搬迁到泰安地区新泰县楼德镇办学,校址设在原泰安农校。山东医学院下设四个大队,一大队在枣庄市、二大队在曲阜市、三大队在新汶县,四大队与院本部在楼德镇。1970年11月20日,学校恢复招生。1971级共招新生1069人,3月10日前后分别在枣庄、曲阜、新汶、楼德四个大队报到。除医疗专业外,还有中医专业连和药学专业连。1972年11月3日,撤消了四个大队,恢复教学建制,设药学系、中医系、基础部、临床部和进修部等。1973年下学期,山东医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决定把主要力量撤回济南,中医系、药学系迁回济南上课。1974年建立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山东医学院抽出约三分之一的教职工留在楼德参与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筹建工作。1979年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迁至泰安市区,改名为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更名为泰山医学院。1975年下半年,原山东中医学院从山东医学院重新分离出来,迁回原址,恢复山东中医学院建制。1977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山东医学院医学系恢复招生,学制5年。同时学校恢复和增设了卫生专业和口腔专业,并于1977年招收学生。这样山东医学院就有了医疗、药学、卫生、口腔4个专业。这期间学校设立了医学系和基础部等教学部门。1985年,医学系改名临床部。1978年,学校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当年招生41名。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79年12月,经国家卫生部批准,医学院增设医学系六年制英语班。1985年5月,卫生部决定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1988年4月,学校被批准为全国15所试办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高校之一。1996年10月,学校撤销基础医学部,成立基础医学院。  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  2000年7月22日,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和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 。2001年1月,新山东大学将原山东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部合并组建为山东大学医学院。 2012年5月,山东大学整合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等5个学院以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等4所附属医院,成立齐鲁医学部。2015年9月,学校为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依据《山东大学章程》及《山东大学综合改革方案》,颁布了《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重构齐鲁医学部管理架构,成立齐鲁医学部党工委。齐鲁医学部下设办公室(与党工委办公室合署办公)、政工处、人事处、教务处、科研与国际交流处、研究生处、财务与资产管理处、继续(网络)教育中心和医院管理处等党政管理机构。同时撤销医学院建制,组建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的学部简史

2.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历史沿革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筹建于1987年,1997年5月18日正式开诊 。

3. 齐鲁大学医学院的办学历史

 参见:齐鲁大学1864年,北美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博士(C.W.Mateer,1836.1.9—1908.9.4)携夫人狄就烈(Julia Brown, 1837—1898)在登州城内一所叫“观音堂”的破庙里办起免费义塾,称“蒙养学堂”。1882年,纽约北美长老会总部批准其升格为大学建制,定名“文会馆”(Tengchow College),史称登州文会馆。 1883年,北美长老会传教医生聂会东(James Boyd Neal,1855—1925)与其妻子到达登州,准备在文会馆设医科,因设备和人员不足,未能如愿。于是便租赁了一所寺庙的几间房子,用一部分作教室,另一部分作为小型诊所,并招收了5名学生,随师学习西医知识,这便是齐鲁大学医学院的发端。 1885年,英国浸礼会(English Baptist Missionary Society )宣教士武成献创办青州医学堂,另一位宣教士巴德顺在邹平所办的教会医院也设立医学堂,开始招收学生传授医学业务知识。 1892年,聂会东夫妇奉调到济南,在东关华美街(今兴华街)与洪士提凡夫妇、安德逊女士一起在教会诊所工作,后将原诊所扩建,取名华美医院,并同时筹建医校。1891年学校竣工,定名为华美医院医校,每年招收5名学生。到1902年,华美医院医校共有在校学生四个班,22人,皆为男性。 义和团运动后,1902年6月13日,北美长老会和英国浸礼会在青州开会,共同建立山东新教大学(Shantung Protestant University)。1903年,济南聂会东、青州武成献和邹平巴德顺所办的医校合称为山东共合医道学堂(Shandung Union Medical College),聂会东任校长,学制四年,四个年级的学生分别在济南、青州、邹平和沂州(今临沂)的教会医院进行教学和轮流实习。 1906年,华美医院医校与青州医道学堂合并,改称济南共合医道学堂。1907年,在济南南新街购地建立济南共合医道学堂新址及医院,1911年医学大讲堂、诊病所、宿舍等建筑竣工。 1909年,山东新教大学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1911年4月17日,济南共合医道学堂正式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聂会东任校长,有教师14人。齐鲁大学医学院将这一天作为建院日期。  参见:齐鲁大学、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1916年,北京中华医学基金会(The China Medical Board,文献中又称美国罗氏驻华医社)改组北京协和医校(The Union Medical College in Peking),将三个班的学生转入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并“协款”5万美元用以改善校舍和设备,又许诺连续五年每年“协助”2万美元用以办学。1916与1917年之交,在中国博医会医学教育会的建议下,南京金陵大学医科和汉口大同医学校也并入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1917年9月,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各科迁至济南新址,齐鲁大学正式开学。此时医科学制为七年,共有教师14人,学生118人,另有医预科24人。1920年设药学专修科,学制两年。1921年4月,创办《齐鲁医刊》。1923年,接收华北协和女子医学院(North China Union Medical College for Women),自此开始男女同校。1924年7月19日,经齐鲁大学申请,加拿大授予齐鲁大学执照,授权齐鲁大学按照自己理事会的规定“授予与中国法律相一致的文凭和学位”。根据此规定,齐鲁大学颁布学位授予条例,规定医学院毕业生颁发医学学士学位,同时授予美国和加拿大认可的医学博士学位。 1925年,齐鲁大学医科正式更名为齐鲁大学医学院,但两个名字在部分文献中依旧混用。1931年10月1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私立齐鲁大学注册立案,齐大学历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1934年设立公共卫生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齐鲁大学宣布停课,大部分师生及主要教育教学设备迁往四川成都,与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等在华西坝办学,史称“华西坝五大学”。济南的齐鲁大学校园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强占。五大学虽然都拥有自己的师资和课程,但共用教学实验室及设备,各学校间学分互认,共享师资和课程。抗战期间齐鲁大学医学院和理学院联合设立寄生虫研究所,培养硕士研究生。1945年10月1日,齐鲁大学在济南复校。 1948年济南战役前夕,齐鲁大学医学院部分师生避往福州。9月济南解放后留济师生相继入学开课。1949年,江南解放,南迁师生返回济南。1951年1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接管并出资补助齐鲁大学,解聘外籍教师的行政和董事职务。1952年,齐鲁大学医学院在院系调整中与山东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山东医学院,校址设在齐鲁大学校园(今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截至1952年,齐鲁大学医学院共培养各类毕业生1098人。 1970年8月,山东医学院与山东中医学院合并,称山东医学院,由济南迁往泰安新泰县楼德镇办学。1975年,恢复山东中医学院并迁回济南原址,成立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1979年迁往泰安,1981年独立,划归山东省,更名为泰山医学院。 1978年6月,山东医学院划归卫生部领导。1985年5月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2000年7月并入山东大学,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 参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齐鲁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又称济南齐鲁医院,1890年由聂会东夫妇、洪氏提凡夫妇及安德逊女士在原西医诊所的基础上创建,称为华美医院,为济南首家西医诊所,也是当时分科最全的医院。1891年后设华美医院医校。1908年,华美医院医校并入济南共和医道学堂,同年在今南新街开设济南共和医院作为实习基地。 1911年,济南共和医道学堂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医科,济南共和医院也改称齐鲁大学医科附设医院,又称济南齐鲁医院。齐鲁医院的经费由齐鲁大学拨付,并得到了中华医学基金会和英美教会的捐助,国际信息畅通,名医荟萃,因而迅速发展,曾与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仁济医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成都华西医院(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并称为旧中国四大教会医院。 1941年齐鲁大学南迁后,齐鲁医院被日军强占为军医院,未随校南迁的英美人士被遣送到潍县集中营,中国医务人员则另建济南市市立医院。抗日战争胜利后,齐鲁医院重新恢复,1952年更名为山东省立第二医院,1957年8月更名为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1978年6月随山东医学院划归卫生部,1985年5月改称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0年11月更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参见:山东医科大学卫生学校1915年,济南共和医道学堂成立护士学校,学制四年,从青州调来英国浸礼会传教护士劳根任校长,又从英国和美国请来三位护士协助,分别是波拉德(Ethel Pollard),巴莎·狄克莱克(Bertha Dinkelacker ) 和爱菲·狄克莱克小姐(Effie Dinkelacker)。护士学校后来先后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附设看护养成学校、齐鲁医院看护学校。1952年改为山东省立第二医院护士学校,后辗转成为山东医科大学卫生学校,2000年6月12日与山东医科大学护理系合并组建山东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现为山东大学护理学院。

齐鲁大学医学院的办学历史

4.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有哪些历史沿革?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位于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地处济南市中心地段,南依千佛山,北靠趵突泉,与大明湖、黑虎泉等风景名胜相距不远,交通便利。校区占地4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建筑极具特色。以齐鲁大学时期遗留的建筑群为主,兼具德国、英国、美国风格,并采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手法和符号,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这些近现代建筑群作为重要的历史遗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校园内绿树成荫,四季花香,校内主要道路均以两旁栽植的花木命名,建筑群围拢的中心花园更是集中了校区各个季节的美景。老舍先生曾撰文,将校区称为“非正式的公园”。

古朴优雅的校园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临床医学院前身可追溯到原齐鲁大学医学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医学院校之一,为原山东医科大学的主体部分,也是山东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作为齐鲁大学医学教育的传承者,学院的发源最早可追溯至1864年创办于登州的文会馆。1911年,共和医道学堂大讲堂在济南正式落成,成为今天山东大学医学学科的历史源头。1952年由齐鲁大学医学院、山东省立医学院、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成立山东医学院,1978年划归卫生部直属,1985年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2001年1月由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部组建成为山东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医学院。2012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成立,医学院成为其分管学院,2016年6月,为推进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撤销医学院建制,组建成立了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

5. 齐鲁大学的历史影响

 在48年的办学历史上,齐鲁大学共经历九任校长,分别是:卜道成(Joseph Percy Bruce,1861-1934)英国浸礼会牧师、汉学家。1916年任首任校长,1919年辞职回国。聂会东(James Boyd Neal,1855-1925)北美长老会传教医师。1919年接任,1922年因病回国。巴慕德(Harold Balme,1878-1953)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公共卫生学博士,外科医师。1921年接任,1924年辞职回国。李天禄(1886-?)山东泰安人,1908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1914、1916年分别获得美国范登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文学硕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23年入齐鲁大学,任文学院院长,1927年任副校长,1928年任代理校长,1929年任校长,同年11月辞职离校。朱经农(1887-1951)祖籍浙江浦江,教育家。1931-1935年任校长。刘世传(1893-1964)字书铭,山东蓬莱人,1914年毕业于广文学堂,1919年获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35年接任,1937年抗战爆发后曾被派到国外进行抗日宣传,回国后主持齐大迁往四川成都。汤吉禾(1902-?)祖籍江西九江。1940-1945年任校长。吴克明(?-1977)1919年毕业于齐鲁大学文理科,留校任化学系教师,五四运动期间任学生会主席,积极组织学生爱国运动。1945-1950年任校长。杨德斋(1900-1972)山东胶南人,在美国获化学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任齐大教授、化学系主任。1950-1952年任校长。1953年4月任山东农学院副院长。 在齐鲁大学工作过的部分知名学者还有:医科:江清、于复新、李缵文、张奎文科:栾调甫、顾颉刚、钱穆、老舍、张雪岩、马彦翔、胡厚宣 在齐鲁大学48年的历史中,所培养的毕业生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其中涌现出了不少知名专家、学者,部分知名校友是:医科:王会文、侯宝璋、薛愚、张汇泉、尤家骏、叶鹿鸣、冯兰洲、高学勤、叶衍庆、赵常林、张子圣、兰锡纯、孙鸿泉、王永贵文科:于道泉、吴金鼎、张维华、杨懋春理科:王锡恩、苗永端 以登州文会馆和广德书院为代表的教会学校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登州文会馆教师邹立文和狄考文合作,最早将阿拉伯数字引入中国,文会馆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开设西洋音乐课程的学校 。登州文会馆是中国近现代的第一所现代型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源头,也是齐鲁大学的重要萌芽和发端 。这些学校虽以传教为目的,但在教学上是中西结合,以登州文会馆为例,课程大致分为圣道文学、天化格算两部分,既教授宗教神学,也教授中国国学和西方自然科学。文会馆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宗教自由(其制度中写到:“凡馆中学生, 每逢圣日, 须同至讲堂听讲, 并读圣经, 即未入教者, 亦不妨入馆, 其入馆后, 更不强令人入教。缘耶稣教, 并无相强之理也。 ”),但在事实上将毕业生作为传播新教、对中国实施文化侵略的工具(文会馆规定学生毕业后必须先传教3年)。作为旧中国13所基督教教会大学之一,齐鲁大学是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由进入山东的英美教会联合创办的。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无法避免的成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侵掠的桥头堡,齐鲁大学起于登州,最终定型于济南,便暗和了帝国主义向山东腹地入侵的脚步。教会学校内宣扬的宗教教义、民族虚无观、西方种族优越论等,无疑是对中国人的奴化教育,与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潮流相悖。也正是由于其宗教背景,新中国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解体撤销了全部教会大学,彻底收回的中国的教育主权。尽管存在着问题和弊病,但教会大学绝非一无是处。教会大学虽然数量不多、规模较小,但起点很高、实力雄厚,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颇为深远的影响,因而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与导向作用。教会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教会大学史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就齐鲁大学来说,虽是一所教会学校,但在中国人民不断的反抗奴化宗教教育斗争中,灵活调整政策,淡化宗教色彩,改善管理体制,提高办学质量,使学校的教育目标能与我国社会现实需要相符合。它不仅为近代山东的新式高等教育提供了清晰的参照,而且较为广泛地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向社会输送了相当数量的专门人才。仅齐鲁大学医学院就先后培养了1000余名医护人员,其中不乏医学名家,为山东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同时,齐鲁大学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对推动山东乡村近代化、改善农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全国各地一系列的实验,乡村重建的思想发展为全国性的重要运动,齐鲁大学在这方面的工作无疑具有开创意义。齐鲁大学已经融入了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齐鲁大学的历史影响

6. 齐鲁大学医学院的历任院长

齐鲁大学医学院历任院长资料不详,以下仅列出在文献中可考者。  1911-?,聂会东(任职时间不详)江清(任职时间不详)李缵文(代理)1937?,侯宝璋(代理)1949-1952,张汇泉

7. 齐鲁医药学院的历史沿革

民办山东万杰医学院(筹)  1995年10月,由万杰集团投资、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民办山东万杰医学院(筹)创建,同年开始招生,首批开设护理、制药、市场营销三个专业。1996年,成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点院校。1997年,教育部领导来学校视察指导工作。1998年,成为山东省第一批国家学历文凭试点院校。  民办山东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并列入计划内招生。2000年10月,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授予“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2002年11月,山东省高校专业设置专业组评估并通过了学校新申报的五个专业。2003年4月,新建教学楼验收并搬迁。2005年,通过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明建设检查评估;被陈香梅教科文奖办公室、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2006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授予学校“文明校园”称号。  山东万杰医学院  200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山东万杰医学院。 2008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直属大型国有企业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鲁商集团)接管,学校由私营企业社会力量办学转为国有企业社会力量办学。2009年,确定新校训“允理允能、精益求精”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2010年,获“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武装部部长集训”大学生军训课目一等奖。2011年,学校“国家奖助学金”由山东省财政厅直接管理,学校财政实现省直属。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2013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高校项目办”。2014年,获批成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立项建设单位。   齐鲁医药学院  2015年4月2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齐鲁医药学院。 2015年10月26日,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 2015年10月28日,获团中央2014-2015年度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荣誉称号。 2015年10月29日,《齐鲁医药学院学报》正式创刊。

齐鲁医药学院的历史沿革

8.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的学术研究

 据2016年4月学部官网信息显示,学部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创新药物研究基地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8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糖工程技术中心、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创新药物研究基地: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中心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卫生部重点实验室、耳鼻喉科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卫生毒理学重点实验室、慢性退行性疾病的蛋白质科学重点实验室、药物分子设计与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强化建设)、妇科肿瘤实验室(强化建设)、神经免疫肿瘤免疫实验室(强化建设)、腹腔镜技术基础与临床应用实验室、胃肠疾病转化医学实验室、血液病实验室、肾脏组织工程实验室、神经系统变性病转化医学实验室、消化系统肿瘤实验室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传染病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卫生检验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感染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精神疾病基础与临床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心血管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耳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  馆藏资源  山东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即原山东医科大学图书馆,前身是1903年建立的齐鲁大学奥古斯丁图书馆,馆藏文献主要以医学、生物学为主,截止到2014年底,齐鲁医学部图书馆共有各类藏书45万余册,收藏有中外文纸本期刊854种。分馆外文书库中藏有齐鲁大学、山东省立医学院和华东白求恩医学院的外文藏书,印刷时间最早可追溯到1845年。山东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是教育部、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全国生物医学文献山东省级中心馆,具备完整的中国国内外权威检索工具及检索数据库。截至2013年7月,齐鲁医学部共享山东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有数据库201个、电子图书(中文)80万册(外文)77万册、电子期刊(中文)9556种(外文全文)2.8万种、电子论文(中文)315万篇(外文)190万篇,总数据存储量67TB,搭建有电子资源校外访问系统(24小时开放)。    学术期刊  刊物名主办单位创刊时间影响力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  1956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核心版)、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英国《食品科技文摘》、英国《公共健康研究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等国际数据库收录。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山东大学1987年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山东大学  1998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部科技信息所)、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中国卫生部信息所)、外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肿瘤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CAJ-CD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优秀期刊,2006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现代妇产科进展  山东大学  1989年中文核心期刊妇产科学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信息研究所)。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系统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2012年获第四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1996年至2012年获历届山东省优秀科技期刊,1997年至2012年获历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期刊,1998年获山东省十佳期刊。